幽門狹窄
Подписчиков: 0, рейтинг: 0
| 幽門狹窄 Pyloric stenosis | |
|---|---|
| 同义词 | Pylorostenosis, infantile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 |
| 胃部示意圖,其中也標示了幽門 | |
| 症状 | 餵奶後噴射性的嘔吐 |
| 併發症 | 脫水、電解質不平衡 |
| 常見始發於 | 出生後2至12週 |
| 类型 | 胃出口阻塞, disease of a particular individual[*] |
| 肇因 | 不明 |
| 风险因子 | 剖腹產、早產兒、以奶瓶餵奶或是第一胎 |
| 診斷方法 | 身體檢查、超聲波 |
| 相似疾病或共病 | 胃食道逆流、腸套疊 |
| 治療 | 手術 |
| 预后 | 良好 |
| 盛行率 | 每千人中1.5名 |
| 分类和外部资源 | |
| 醫學專科 | 普通外科 |
| DiseasesDB | 11060、29488 |
| MedlinePlus | 000970 |
| eMedicine | 409621 |
幽門狹窄(Pyloric stenosis)是指胃部和小腸之間的幽門窄化的狀況。症狀為噴射性嘔吐,且嘔吐物不含胆汁,好發於嬰兒吃奶之後。此一症狀通常出現在嬰兒出生二週到十二週之間的期間。
罹病的原因至今不明。風險因子包括嬰兒為剖腹產、早產兒、以奶瓶餵奶或是第一胎等。診斷方式為先觸診嬰兒腹部,看是否能摸到橄欖狀的腫塊,再照超音波以確診。
治療方式首先是改善嬰兒脫水及電解質不平衡的狀況,接下來會需要手術。一般而言,短期或長期的預後都不錯,有些不開刀的治療方式為使用阿托品。
1000 人之中約有 1-2 人會罹患幽門狹窄,男性罹患率是女性的四倍之多。成人患病的情況非常少見。。幽門狹窄的記錄最早可以追溯到1888年,康拉德·拉姆斯特在1912年首次施行幽門狹窄的手術,在手術方法問世前,大部分的嬰兒患者往往都會死亡。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 |||||||
- 放射学协作超文本:00675
- UCL Institute of Child Health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Peristaltic waves video on NEJ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