Мы используем файлы cookie.
Продолжая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 сайт, вы даете свое согласие на работу с этими файлами.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Подписчиков: 0, рейтинг: 0

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英語:Subacute sclerosing panencephalitis, SSPE) 是一種感染麻疹病毒後的腦炎併發症,是一種會致命、漸進性,造成中樞神經廣泛去髓鞘的慢性中樞神經退化性疾病,通常在感染麻疹病毒後7到10年發生。

流行病學

  • 1960~1974年間,每百萬被麻疹病毒感染的人中有8.5個人會有SSPE風險;在 1970 到 1980 年間,因爲廣泛接受疫苗接種,SSPE風險降低到百萬被麻疹病毒感染的人中0.06人。
  • 在1989到1991年間,美國的麻疹病毒感染興起,SSPE風險增為 200/百萬人。
  • 以下是各國發生率的資料:(單位:個案數/百萬人)
    • 印度 21
    • 日本 11
    • 加拿大 0.06
    • 美國 0.01
  • SSPE好發於 20 歲以前,通常是感染麻疹病毒後 7 到 10 年發生。
  • SSPE的風險因子包括「麻疹發病年齡小」、「居住在鄉村地區」、「貧窮環境」,以及有先天性免疫缺乏症的患者,或是兒子的母親有先天性免疫缺乏症等等。
    • 小時感染麻疹病毒是 SSPE 的風險因子之一,大約有一半數量的SSPE患者都在兩歲之間就感染麻疹病毒。
    • 因為小孩免疫系統尚不成熟,接觸麻疹病毒的年齡越早(不包括麻疹疫苗),發展為SSPE的可能性就越大。
  • 有接受麻疹疫苗的人,其得到SSPE的風險比沒有接受疫苗者高。
    • 雖然接受麻疹疫苗,也可以說是接受了麻疹病毒,但不致造成SSPE,所以接受麻疹疫苗非SSPE的致病風險。

致病機制

  • 在正常的免疫系統中,感染麻疹病毒後,麻疹病毒會促發細胞介導免疫,包括活化T-helper 1細胞(Th1)、釋放干擾素-ɑ(INF-ɑ)和 IL-2,以從被感染細胞中清除病毒
  1. 在病人表現出紅疹後,免疫系統會對麻疹病毒有記憶,以抵抗下一次感染。
  • 因此,如果細胞介導免疫反應不全,便無法有效清除被感染細胞,寄留在體內。
  • 接著,麻疹病毒會利用CD46和protein F等蛋白質進入神經系統
    • CD9可能也扮演重要角色,使得可以 SSPE 患者的CSF裡檢驗到高濃度抗CD9抗體
  • 一旦麻疹病毒進入細胞內,病毒會改變細胞蛋白質避免被免疫系統辨識出,以及在細胞內繁殖時又不至於讓細胞變化太多,避免破壞宿主神經元
  • 在臨床表現上變明顯之前,麻疹病毒可以在細胞中保持休眠數年,但最中病毒會引發針對被感染細胞的發炎反應,導致廣泛的中樞神經系統受損。

分期

  • 第一期:人格變化、嗜睡學習困難和行為異常,可能持續數週到數年。
  • 第二期:肌躍症(myoclonus,每五到十秒發生一次)、失智惡化、長距離運動與感覺疾病,這階段通常持續3~12個月。
  • 第三期:肌肉鬆弛(Flaccidity)、皮質僵硬(Decorticate rigidity )、肌躍症消失以及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的症狀和徵兆。
  • 第四期:持續性植物狀態(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俗稱植物人,通常死亡會發生在這階段(但死亡在每一階段都可能會發生)。
  • 每人病人的進展速度不同,有些人很快就從一期到下一期,有些人則停留在某一期一段時間。)
  • 癲癇在每一階段都可能發生。

診斷

CSF和血清檢驗

  • CSF 中可見細胞增多、免疫球蛋白濃度提高、葡萄糖正常、總蛋白質提高或正常。
  • 抗麻疹病毒IgG力價 1:40 到 1:1280;該IgG在CSF和血漿存在比率為5:1到40:1。


EEG

  • 65~83%的SSPE患者可在腦波圖上看到週期性的複合波,通常發生在睡眠時期。
  • 在第二期,腦波圖會顯示突發高電壓(300~500 微伏特),頻率 2~3 秒的delta波和尖波組成的復合物,此復合波每 3~20 秒出現一次,每次持續 0.5~3 秒,每個複合波之後會伴隨相對較平坦的波形。

MRI

  • 可用於觀察病程進展,有時可以減少使用腦活檢。
  • 通常MRI檢查結果會跟臨床表現不同。
  • 疾病早期,MRI攝影結果可能正常,或可以在大腦後面皮質和皮質下可見明顯對稱病變
SSPE患者的腦部MRI圖。圖AB是病人剛到診所時拍攝的,圖CD是三個月後病人回診拍攝。圖AC是T1-weighted images,圖BD是T2-weighted images。一開始(圖AB)顯示病人在左腦額葉皮層下局部異常(見圖 B 黑箭頭所指處);三個月後,可見左腦額葉皮層下局部異常之處變得不明顯(圖 D 箭頭之處),但可見瀰漫性皮質萎縮,明顯可見腦室腫大和腦迴增大(圖 C 箭頭指之處)
    • 右圖說明中的T1-weighted和T2-weighted,詳細說明需物理基礎,臨床上,T1大多是看解剖構造,T2會把異常訊號放大,那異常之處顯得清楚可見,因此常看「病理」。可以發現圖AC都是T1,顏色差異不大,BD都是T2,顏色分明,容易看到異常之處。

其他

  • 頭部CT掃描可見萎縮和疤痕
  • F-fluorodeoxyglucose(氟-18去氧葡萄糖)正子攝影和核磁頻譜可見大腦功能異常,可作為 SSPE 早期診斷和評估 SSPE 早期對特定大腦功能造成的影響。
SSPE 的診斷標準
主要標準 次要標準
  • CSF 內抗麻疹病毒抗體濃度高
  • EEG 特徵(見內文)
  • CSF 內 IgG 濃度提高
  • 腦活檢
  • 分子診測測試以查看病毒變異基因
  • 鑑別診斷

    治療

    • 沒有有效治療方法
    • 若病人還在第一期,可以使用isoprinosin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或是腦室內給予Interferon-ɑ,但藥物的療效在每個病人上不一樣
      • 每週腦室內給予Interferon-ɑ
      • 每日口服Isoprinosine
      • 以上兩藥可以組合一起使用
    • 支持性療法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Новое сообщени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