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此条目的主题不是
肉瘤。
维基百科中的醫學内容
仅供参考,並
不能視作專業意見。如需獲取醫療幫助或意見,请咨询专业人士。詳見
醫學聲明。
贅生物(英語:neoplasm,又稱新生物),是指身體細胞組織不正常且过度增生,此过程称为贅瘤形成,简称赘生。贅生物的生长与周围正常组织的生长並不协调,即使最初诱发因素被移除,仍会持续异常增长。这种异常生长、不受控制的增生,通常形成一个肿块,此时即可称之为肿瘤(英語:tumor)。肿瘤分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
良性肿瘤生长速度缓慢,表面较光滑。并不侵入邻近的正常组织内。瘤体周围常形成包膜,因此与正常组织分界明显。除非长在要害部位,良性肿瘤一般不会致命,大多数可被完全切除,很少有复发。恶性肿瘤又稱癌症,分为上皮源性的癌和间质源性的肉瘤。在恶性肿瘤中,这一些增生的细胞,除了会集结成为肿块,还会扩散至其他部位增生。
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有结构、功能和代谢的异常,它们具有超过正常的增生能力,这种增生和机体不相协调。非肿瘤性增生和肿瘤性增生不同,前者常有明显的刺激性因素,且增生限于一定的程度和时间,一旦此因素消除,即不再增生,但如超越一定的限度,发生质变,则也可变为肿瘤性增生。
分类
細胞發育(-plasia/-trophy) |
-plasia:細胞、組織數量改變
|
-trophy:細胞、組織體積改變
|
|
ICD-10 将赘生物分为四大类别:良性赘生物、原位赘生物、恶性赘生物、行为未定或未知的赘生物。恶性赘生物也简称为癌症,是肿瘤学的研究重点。
病因
- 15%的人类肿瘤是病毒引起的,比较明确的有乙肝病毒与原发性肝癌,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等。一般分为DNA、RNA肿瘤病毒;病毒还可通过整合其DNA、RNA到宿主细胞的DNA上发挥作用,使细胞恶化。
- 核工业、核医学等人为使用的核素大大的增加了电离辐射的强度。
- 长期接触煤烟、煤焦油、沥青等多環芳香烴类致癌物质;作为合成染料中间体,作为润滑油的抗氧化剂等的芳香胺类具致癌性。人体的炎症、氧化应激反应、营养或激素失调、反复的组织损伤等,也可产生氧自由基等致癌物质。大多化学致癌物可形成亲电子的衍生物,极易与亲核的DNA反应,导致基因突变,诱发癌变。
- 大约3%的恶性肿瘤是遗传的,遗传获得基因突变,导致、加速癌变的发生。
扩散
当实体瘤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瘤细胞粘附力降低,瘤细胞易脱离瘤体;相反瘤细胞与周围基质、细胞粘附增强。当瘤细胞伸出伪足与靶细胞接触后,开始向细胞间隙运动。
- 瘤细胞侵袭血管壁,破坏基底膜进入血管腔,存活的瘤细胞运行到适宜部位,与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粘附;释放降解酶,溶解基底膜,穿出与实质器官细胞粘附,增殖形成与原发部位相同的继发瘤。
- 瘤细胞从输入淋巴管进入淋巴结的边缘窦,滞留或继续向前运动,穿出进入其他淋巴结。一旦瘤细胞在边缘窦与窦内皮细胞作用后,增殖形成继发瘤,继续向中间窦、髓窦发展,占据整个淋巴结。
治疗
良性肿瘤、癌症早期一般以手术切除为主;生长在特殊部位的肿瘤(如垂体瘤),可放射治疗;除原发肿瘤外,应将淋巴结一并切除;癌症合并手术、放疗、化疗,效果较好。骨肉瘤、小细胞肺癌等扩散明显的肿瘤,应先化疗,后手术。化疗对绒毛膜癌、睾丸肿瘤、恶性淋巴瘤等,已取得高治愈率;但是化疗对肿瘤细胞选择作用不强、全身用毒性较大。
參見
參考資料
|
|
|
|
A/B, 001–139 |
|
|
C/D, 140–239 & 279–289 |
|
|
E, 240–278
|
|
|
F, 290–319
|
|
|
G, 320–359
|
|
|
H, 360–389
|
|
|
I, 390–459
|
|
|
J, 460–519
|
|
|
K, 520–579
|
|
|
L, 680–709
|
|
|
M, 710–739
|
|
|
N, 580–629
|
|
|
O, 630–679
|
|
|
P, 760–779
|
|
|
Q, 740–759
|
|
|
R, 780–799
|
|
|
S/T, 800–99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