Продолжая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 сайт, вы даете свое согласие на работу с этими файлами.
卡介苗
疫苗说明 | |
---|---|
目標 | 肺结核 |
种类 | 活菌 |
臨床資料 | |
AHFS/Drugs.com | FDA专业药物信息 |
给药途径 | 经皮注射 |
ATC碼 | |
法律規範狀態 | |
法律規範 |
|
识别信息 | |
ChemSpider |
|
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érin (BCG) vaccine,簡稱BCG)是一種最初被用於預防結核病的疫苗。卡介苗的中文名称来自于其发明者、法国疫苗学家阿尔贝·卡尔梅特和卡米尔·介兰。在結核病常發的國家,常推薦健康的嬰兒在出生時候盡快接受一劑量的卡介苗注射。但患有艾滋病的嬰兒不應該注射該疫苗。而在結核病少發的地區,在有結核病可疑病例被檢測及治療時,只有高風險嬰兒才會注射卡介苗。未患結核病而且並未對結核病免疫,但又長期暴露在抗藥性結核菌環境下的成年人也應該注射卡介苗。
疫苗保護期的變化大,介於10到20年不等。其可以防止約20%的孩子被感染,而疫苗可保護約一半已經受到感染的小孩病情不再惡化。卡介苗是唯一採用皮內注射的疫苗(其他疫苗一般是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並沒有其他證據支持額外的藥劑量。卡介苗有時候也會用於治療某些類型的膀胱癌。
嚴重副作用極少出現,較常出現的症狀是發紅、腫脹與注射處輕微疼痛。傷口癒合後小潰瘍會形成一些疤痕。在免疫功能不佳的人身上,較容易出現副作用甚至症狀更加嚴重。懷孕期間不適合施打疫苗。疫苗最初是從乳牛體內找到的牛分枝桿菌發展而來。抗原被削弱但仍然活存。
BCG疫苗最早使用是在1921年。現在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只有在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中,重要的藥物會被列入其名單中。在2014年,一剂量批發價為0.16美元。在美國它的费用約为100至200美元。每年約有1億名孩童接种该疫苗,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疫苗之一。
目录
歷史
結核病是古老的疾病,肆虐人類超過5,000年。卡介苗疫苗的發明是來自牛痘的經驗。1882年,德國人罗伯特·科赫首次發現結核桿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細菌學家阿尔伯特·卡尔梅特與他的助手卡米尔·介兰研發了「卡介苗(BCG)」,1919年移交給巴黎巴斯德研究所,1921年首次使用於人體。一開始市民的接受程度並不踴躍。甚至在呂貝克,240名嬰幼兒接種疫苗后,在10天內竟造成72個嬰兒死亡(死亡率達30%)。但後來發現,此事件中卡介苗經管已被一株儲存在同一個孵化器內的菌株污染,並引发了對廠商採取的法律行動。
卡介苗可說是人類歷史上使用最多的疫苗,最經常使用的是由三角肌外缘皮内注射,接種時有灼痛感,一般会在注射部位形成疤痕。卡介苗的效果在近三十年來倍受質疑。在歐洲,結核病盛行率在卡介苗廣泛應用之前已明顯下降,從沒有廣泛使用卡介苗的北美,結核病的盛行率也自然下降。廣泛應用卡介苗數十年的國家,如印度和中國,結核病的盛行率並沒有因為卡介苗的使用而下降。多個大型的流行病學研究也無法證明卡介苗可以預防肺結核。目前比較肯定的是,卡介苗75%~86%有效地預防嬰幼兒的進行性原發性感染(progressive primary tuberculosis)如結核性腦膜炎和血行播散性结核(如粟粒性腦膜炎)等嚴重併發症。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在結核病中高度流行區(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新生兒應儘早接種卡介苗。
成年人接種卡介苗意義不大,因保護效果有限,正常成年人自身的免疫力已能在病原入侵時啟動,如果還是發病表示吸入的結核菌數過多或復發性感染,當時又正好免疫能力差,而這類情形就算是先前有注射卡介苗,也一樣無用,所以成人基本上沒有卡介苗意義。目前多重抗藥性(MDR-TB)結核菌出現導致傳統卡介苗防護力更低下,科學界正在研發新型卡介苗。
效果差異
卡介苗一直以來都有所謂的效果差異。在不同地理環境的臨床試驗具有不同的實驗數據,在英國的保護作用为60%至80%。越接近赤道,療效愈差。
效果差異原因
一些可能的原因已被提出,但還沒有得到證實。
- 接觸肺結核的頻率背景
- 卡介苗菌株遺傳差異,其中較為有力的證明是:現代台灣人普遍接種卡介苗,而除了「北京現代株」外,其他結核菌株少有感染,可以推測菌株差異真的有影響
- 受種人的種群遺傳變異
- 由非結核性分枝桿菌的干擾
- 干預並發寄生蟲感染
應用
- 美國從未大規模接種卡介苗。
- 1953年到2005年期间,英國曾推广普及卡介苗接種。
- 在香港,港英政府於1952年開始為初生嬰兒接種卡介苗,並於小學階段再為學童做結核菌素試驗,如抗體反應為陰性則再接種一次。自2000年起跟隨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取消為小學生補種,因為研究表明再接種不會加強抵抗力。
- 1948年,印度廣泛推行卡介苗接種,是第一個这样做的非歐洲國家。
- 自1967-1968年起,巴西就开始全民防疫注射卡介苗,並将實踐持續到今天。
- 在日本,卡介苗接种并非打针,而是在胳膊上用滴管滴一大滴疫苗液匀开,用像印章一样的注射器里面有九根针,拿这个注射器在不重复的皮肤上用力戳两下,留下18个穿透表皮的小点,疫苗液通过这些小点进入身体里。最终在皮肤上留下18个终身的接种痕迹点。
- 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卡介苗於出生時必須接種,12歲時再行接種一次。
- 在台灣,新生兒出生5-8個月內(2016年元旦前为新生兒出生24小時後),體重達2500公克以上,身體狀況正常即可接種,至國小一年級,學童無卡介苗疤痕者且皮膚結核菌素測驗陰性反應(<10mm)予以補接種。
- 在澳門,目前只在出生時接種一劑。
- 中国大陆地区:1933年,王良从法国引进卡介苗,在重庆制造使用(民国时期)。但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总共接种不过7500人。1950年,中国大陆开始推行为儿童接种卡介苗,当年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接种40万人。1954年,中国大陆卫生部发布《接种卡介苗暂行办法》,逐步普及到各省。中国大陆又于1986年发布的计划免疫接种程序中规定新生儿接种卡介苗,7岁复种,12岁农村儿童再复种。1997年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取消了卡介苗复种,仅在出生时接种一次。
- 卡介苗还被用做治療膀胱癌,於手術切除癌細胞之後,灌注至膀胱內,用以降低腫瘤復發率。但所用的卡介苗是特殊的,不是用來預防結核病的。
研究
初步研究显示,卡介苗可能对贫困地区的人口健康提供一种有益的非特定效應,略微降低死亡率和败血病及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用的年龄越早效果越好。
在恒河猴中,卡介苗经过静脉注射给药,保护率较其他方法大幅度提升。
科学家正在初步研究卡介苗对于一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
對2019冠狀病毒病的研究中,紐約理工學院發現全民施打卡介苗的國家2019冠狀病毒病死亡率顯著較低,有統計學上差異。有研究认为卡介苗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COVID-19以及该病的重症,但也有研究对此表示怀疑或否认。截止2021年1月, 对于卡介苗和COVID-19之间的关联,依然有多个临床研究项目正在进行中。
诊断
非穿刺试验
- 结核菌素试验(PPD test)
穿刺试验
參考文獻
參見
外部連結
- BCG Vaccine. Drug Information Portal. U.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2021-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1).
- BCG Vaccine.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 [2021-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4).
-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about BC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rofessor P D O Davies, Tuberculosis Research Unit, Cardiothoracic Centre, Liverpool, UK.
- 醫學主題詞表(MeSH):Vaccine BCG Vaccin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