Мы используем файлы cookie.
Продолжая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 сайт, вы даете свое согласие на работу с этими файлами.

腺鼠疫

Подписчиков: 0, рейтинг: 0
腺鼠疫
Plague -buboes.jpg
罹患腺鼠疫而產生的腹股沟腺炎
症状 發熱、頭痛、嘔吐、淋巴结腫大
常見始發於 感染後1–7日
类型 鼠疫, lymph node disease[*], disease of a particular individual[*]
肇因 鼠疫杆菌
診斷方法 在血液、唾液或淋巴結中找到病菌
治療 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多西環素
盛行率 每年約650例
死亡數 治療後死亡率10%
未治療時30-90%
分类和外部资源
醫學專科 傳染病
ICD-11 1B93.0
ICD-10 020.0
ICD-9-CM 020.0
DiseasesDB 14226
MedlinePlus 000596

腺鼠疫,又稱淋巴腺鼠疫,是三種鼠疫之一,是由鼠疫杆菌Yersinia pestis)所致的传染病。鼠疫通常先在鼠类或其他啮齿类动物中流行,然后再通过鼠、跳蚤叮咬传给人;當發展成肺炎性鼠疫時,亦可以在人同人之間傳播。接觸此菌3至7天後會出現類似於流感的症狀,包括發熱頭痛、嘔吐。細菌侵入皮膚處周圍的淋巴結腫大疼痛,有時甚至會爆開。

流行病学

腺鼠疫一般通過跳蚤經過小動物傳播,也可以通過接觸受感染的動物體液傳播。感染腺鼠疫時,細菌通過皮膚進入身體,經由淋巴管內到達淋巴結,導致其腫大。如果在腫大的淋巴結或血液中找到鼠疫桿菌,則認為已受感染。

預防鼠疫一般通過公共健保方式完成,例如避免在流行地區處理動物屍體。2013年,全球共有750例腺鼠疫記錄在案,由此造成126例死亡。此病最常見於非洲。

大流行

一般認為腺鼠疫是十四世紀黑死病(第二次鼠疫大流行)的原因,也是第三次鼠疫大流行的病因。 前者大約造成7500万-2亿人死亡,相當於當時歐洲人口的25%—60%,后者大约造成1000万-1500万人死亡。 黑死病導致人口大量下降,於是勞動力不足、工資上升,一些歷史學家將此次黑死病視為歐洲經濟發展的一個轉折點。

此外,腺鼠疫也被认为是查士丁尼瘟疫(第一次鼠疫大流行)的病因。

治疗

鏈黴素慶大黴素多西环素等多种抗生素都可有效治療腺鼠疫。感染後未治疗者的死亡率约為40%-60%,受治療則約為1%-15%。

疫苗

19世纪末,第三次鼠疫大流行期间,犹太裔法国微生物学家沃尔德玛·哈夫金发明了人类首剂鼠疫疫苗,并在印度实行了大规模接种,此后拯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截止至21世纪,疫苗對於鼠疫的防治作用较小,美国暂时没有鼠疫疫苗存储。

参见

參考文獻


Новое сообщени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