Продолжая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 сайт, вы даете свое согласие на работу с этими файлами.
脊柱裂
脊柱裂 | |
---|---|
嬰兒脊柱裂示意圖 | |
症状 | 背部局部生毛、凹窩、背部暗斑、下背腫脹 |
併發症 | 走路困難、膀胱即腸道控制障礙、腦水腫、脊髓栓系综合征、乳膠過敏 |
类型 | 神經管發育缺陷[*], spinal dysraphism[*], disease of a particular individual[*] |
肇因 | 遺傳或環境因素 |
风险因子 | 妊娠期間缺乏叶酸、某些抗癲癇藥、肥胖,糖尿病控制不佳 |
診斷方法 | 羊膜穿刺術、醫學影像 |
預防 | 補充葉酸 |
治療 | 手術切除 |
盛行率 | 5%(隱性脊柱裂),每1000名新生兒約0.1–5(其他型) |
分类和外部资源 | |
醫學專科 | 小兒科、神經外科 |
ICD-11 | LA02 |
ICD-10 | Q05、Q76.0 |
OMIM | 182940 |
DiseasesDB | 12306 |
eMedicine | 311113 |
Patient UK | 脊柱裂 |
Orphanet | 823 |
脊柱裂(Spina bifida)為一種神經管發育缺陷。乃描述一種脊椎骨及神經管未順利閉合先天性障碍。主要可分為三類:隱性脊柱裂(spina bifida occulta)、脊髓膜膨出(meningocele),以及脊髓脊膜膨出(myelomeningocele)等三類。最常發生的位置發生於下背部,但也有少數病例發生於頸部及中背部。隱性脊柱裂通常只有輕微症狀,甚至沒有症狀。症狀包含椎間局部有毛、凹窩、暗斑,或腫脹。脊髓膜膨出造成的問題不大,椎間可能會出現含液體的囊狀構造。脊髓脊髓膜膨出又稱為開放性脊柱裂(open spina bifida),為最嚴重的一型。常見症狀包含走路障礙,膀胱或腸道控制、腦水腫、脊髓栓系綜合徵,以及乳膠過敏。認知障礙則較為罕見。
造成原因可能包含遺傳因素及環境因素。若父母其中有一人,或已有一子罹有脊柱裂,則有4%的機率另一子也會得到該疾病。妊娠期間攝取葉酸量不足可能在造成脊柱裂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其他風險因子還包含母親服用某些抗癲癇藥物、肥胖,以及糖尿病控制不佳等等。分娩前後都有機會可以診斷該疾病。出生前的篩檢包含羊膜穿刺及超音波,若羊水中含有高含量的α-胎兒蛋白 (AFP),則脊柱裂的機會越高。超音波檢測也有機會發現脊柱裂。出生後可用影像學來確認診斷。
大多數脊柱裂可藉由母體妊娠期間充分攝取葉酸來避免,研究證實在麵粉中添加葉酸對大多數婦女有效。開放性脊柱裂則能在出生後動手術來治療。若發生腦水腫則建議進行引流,骨髓栓系綜合徵則可藉由手術修補。若產生動作障礙可以訂製拐杖及輪椅等輔具改善生活品質,另外也可能會需要导尿。
約5%的人有隱性脊柱裂,其他型則隨區域而異,占出生率萬分之一到千分之五不等。已開發國家平均約為萬分之四,跟美國差不多。印度則約每1000名出生孩童中占1.9。族群也可能有所影響,如高加索人的風險較高,但這可能也與環境因子相關。
参考资料
外部連結
|
- 开放式目录计划中和脊柱裂相关的内容
- CDC: Spina bifid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