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中的醫學内容
仅供参考,並
不能視作專業意見。如需獲取醫療幫助或意見,请咨询专业人士。詳見
醫學聲明。
嬰兒哭鬧(英語:Baby colic)也稱為嬰兒腸絞痛,定義為嬰兒每天哭超過三小時,每週超過三天,持續三週以上,但其他方面都正常的情形,一般會發生在晚上。嬰兒哭鬧一般不會造成長期的問題,不過會造成家長挫折、產婦的产后抑郁症、較常需要就醫、甚至有可能使得家長虐待兒童。
目前還不確定嬰兒哭鬧的原因,有人認為是因為像肠痉挛之類的腸胃不適所造成,診斷時需要先排除其他可能的原因。有關症狀包括發燒、無活力或是腹部肿胀。在異常哭闹的嬰兒中,有潛在器質性疾病的只有不到5%。
有關嬰兒哭鬧的治療多半都很保守,藥物或是替代療法的效果都不大。對父母的額外支持可能會有幫助根據暫時性的證據,可能可以用益生菌,若是母親哺乳的嬰兒,母親也可以改吃低过敏原飲食,若是喝配方奶的嬰兒,可以改喝水解蛋白奶粉。
有10%到40%的兒童曾出現過嬰兒哭鬧的情形,最常出現在出生六週後,大約在六個月後症狀就會減退。很少會持續到一歲以後,男孩及女孩出現的比例相當,在1954年時,首次有對此症狀的詳細醫學描述。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
|
|
| 主条目 |
|
|
|
| 健康 |
|
|
| 发展 |
|
|
| 社会化与文化 |
|
|
| 婴儿护理和设备 |
|
|
| 其他主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