Мы используем файлы cookie.
Продолжая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 сайт, вы даете свое согласие на работу с этими файлами.
五十二病方
Другие языки:

五十二病方

Подписчиков: 0, рейтинг: 0

五十二病方》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医学治疗学书籍,其帛书1973年冬在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西汉古墓出土。

内容

据考证,《五十二病方》成书于战国晚期,抄录于秦汉。《五十二病方》帛书于1973年冬在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3号西汉古墓出土。现存462行、全书共9911字,依据病证分为52种,载方283个,用药多达247种,提及病名103个,所治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疾病,以外科居多、内科次之, 并对疾病的简单分类和治疗,如把疽病分为肉疽、肾疽、骨疽、血疽、气疽等等,表明当时的劳动人民已经开始有对疾病辩证的意识;治疗方法多样,包括内服、擦洗、刀剶、外敷、牛舐、祝由等;所用药物亦多种多样,包括动物药、矿物药、草本药等,其中温阳药物占较大比例。特别是对于乌头、水银等剧毒药物的使用,更加彰显古人的智慧和勇气。另外,书中对一种疾病有不同的疗法, 同一种药物有不同的名称, 甚至一个字的写法前后不统一, 不少方后注明“尝试”、 “已验”、 “令” (即善) 字样,充分证明此书是人民群众经实践积累而成的。

成书时间

有学者根据帛书的字形字体,认为《五十二病方》的抄写年代应为“秦汉之际”,大约公元前 250 到公元前 200 之间;也有学者依据其用“十分原始的文字”表达内容来判断,认为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产物;还有学者通过与《论语》、《诗经》中的字体比较分析,认为“帛书比《诗经》、《论语》等古籍产生的时间要早,成书年代应在西周或西周之前”。鉴此,《五十二病方》应是西汉初年以前古人医疗实践活动经验的汇集和结晶,它的成书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不是成于一时一人之手。

出土时间

帛书《五十二病方》于1973年冬在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3号西汉古墓出土。

发展渊源

近年来,随着秦代医药简牍的相继出土,可以肯定在《五十二病方》之前还有更早的医药方书。特别是里耶医简的出土,其与《五十二病方》不但关系密切、部分内容相似,而且在文字使用方面更加古朴,例如在里耶医简中“飤(食)”、“食”两种文字形式同见,而《五十二病方》全部写作“食”,这种用字现象说明里耶医简比《五十二病方》的成书或抄写年代更早。我们推测,里耶医简应当就是《五十二病方》的来源之一;当然,也可以认为这两种医籍应该有一个共同的源头。

影响

《五十二病方》作为中国现知最早的医方书,标志着中國方剂学的萌芽,弥补了秦汉时期医学相关文献的缺失,学习其处方配伍辨治经验、总结内容特点,从中了解学习前人处方用药思路,提炼疾病治疗方法和规律,进而丰富方药学内涵,更好的指导临床医疗实践。例如:书中已记载运用药物填充治疗龋齿的方法,是目前发现的世界最早的牙科外用药方,可以看作是牙齿充填术的雏形;书中还记载了中医辅料的使用,其中99方使用液体辅料,尿等后世中药炮制过程中常用的多种液体辅料首见于此书。 首先,在药物的使用方面,《五十二病方》中已经有十分规范的药物使用准则,尤其是在剧毒药使用上更为典型;可见,古人在充分挖掘药物治病作用的同时,也已经深刻认识到药物毒性的巨大危害性,他们在使用这些毒药时,能够最大程度的趋利避害;同时,古人还积极寻找解毒的方法,这充分表明他们药物认知水平的显著提升。再者,在治病理念上,《五十二病方》中凸显古人的辩证思维萌芽,他们已经开始有意识的对某些疾病进行辩证的分类,并能够找出他们之间的共性和不同点,然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表明古人对疾病的认识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參考資料


Новое сообщени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