Мы используем файлы cookie.
Продолжая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 сайт, вы даете свое согласие на работу с этими файлами.

皮肌炎

Подписчиков: 0, рейтинг: 0
皮肌炎
Dermatomyositis
Dermatomyositis.jpg
在幼年型皮肌炎的病患的指關節處有紅色的丘疹,稱為Gottron氏丘疹
症状 皮疹、肌肉無力、體重減輕、發燒
併發症 鈣質沉著、肺部感染、心血管疾病
常見始發於 四十到五十歲
病程 長期
肇因 不明
診斷方法 依症狀、血液試驗、肌電圖肌肉活檢判斷
相似疾病或共病 多發性肌炎包涵體肌炎硬皮病
治療 藥物、物理治療、運動、熱療、矯形器、輔具、休息
藥物 皮質類固醇氨甲蝶呤硫唑嘌呤
盛行率 每年每十萬人有一名
分类和外部资源
醫學專科 风湿病学
ICD-11 4A41.0
ICD-10 M33.033.0-M33.133.1
ICD-9-CM 710.3
DiseasesDB 10343
MedlinePlus 000839
eMedicine 332783、​1064945
Orphanet 221

皮肌炎(英語:Dermatomyositis)是影響肌肉的長期炎症,症狀包括,以及肌肉隨時間的日益無力,可能是突然發生,也可能是在數個月內病情發展所出現,其他症狀包括肌肉無力、體重減輕、發燒、肺部感染或是對光敏感。併發症包括有皮膚及肌肉的鈣質沉著

皮肌炎的病因不明,目前醫學理論將其歸類在自體免疫性疾病或是病毒感染。皮肌炎是一種炎性肌病。診斷會依症狀、血液試驗、肌電圖肌肉活檢來判斷。

皮肌炎無法治癒,不過治療可以改善其症狀。治療方式包括藥物、物理治療、運動、熱療、矯形器、輔具及休息。一般會使用皮質類固醇類的藥物,若效果不佳,也可以配合氨甲蝶呤硫唑嘌呤使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也可以改善症狀,大部份的人在治療後症狀有改善,少數經治療後完全沒有症狀。

每年每十萬人會有一人罹患皮肌炎,多半出現在四十多歲到五十多歲的婦女,其罹患比例較同年齡的男性要高,不過任何年齡都可能罹患皮肌炎。1800年代首次有針對皮肌炎的描述。

註:香港藝人魯芬死於皮肌炎

參考資料

 本条目引用的公有领域材料来自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的文档《NINDS Dermatomyositis Information Page》 (查询于2016-12-12)。

外部連結


Новое сообщени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