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神经鞘瘤
Подписчиков: 0, рейтинг: 0
| 听神经鞘瘤 | |
|---|---|
| 同义词 | 听神经瘤、听神经鞘瘤、周围神经纤维母细胞瘤 |
| 神经纤维瘤患者的双侧2型神经鞘瘤 | |
| 症状 | 听力损失, 耳鸣, 头晕 |
| 併發症 | 脑干 or 小脑 压缩 |
| 常見始發於 | 循序渐进,30-60 岁 |
| 肇因 | 随机发生, 神经纤维瘤2型 (NF2) |
| 风险因子 | 未知 |
| 診斷方法 | MRI |
| 相似疾病或共病 | 梅尼埃病, 急性特发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脑膜瘤 |
| 治療 | 临床观察, 外科手术, 放疗 |
| 盛行率 | 每10万每年月1 人 |
| 分类和外部资源 | |
| 醫學專科 | 耳鼻喉科學 |
| ICD-10 | D33.3 |
| DiseasesDB | 100 |
| MedlinePlus | 000778 |
| eMedicine | 882876 |
| Orphanet | 252175 |
前庭神经鞘瘤( VS ) 又称为听神经瘤,是一种起源于前庭蜗神经(CN VIII),并通过内耳向大脑 膨胀性生长的良性肿瘤。 可能表现为听力减退、耳鸣和头晕等症状;也有些人可能不会出现任何症状。其他症状可能有面部麻木和面部迟钝。大多数患者为单侧发病。可能会出现脑干或小脑受压等并发症。
单侧发病一般认为是由于随机病因导致的。而双侧发病则通常与2 型神经纤维瘤病(NF2) 有关。 NF2 可能是来自于父母的遗传,也可能来自于胎儿孕期 发育异常。发病机制可能是22 号染色体上的缺陷基因导致雪旺细胞生长不受控制。 出现相关症状应考虑前庭神经鞘瘤,并通过MRI确诊诊断。
前庭神经鞘瘤目前有三种治疗方式:临床观察、外科手术和放疗。前庭神经鞘瘤发病罕见, 每 10万 人中每年大约只有 1 人发病。初始发病最常见于30 至 60 岁人群。女性比男性容易发病。 1777 年莱顿大学解剖学教授 Eduard Sandifort 在尸检时第一次清晰观察到了前庭神经鞘瘤
参考文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