Мы используем файлы cookie.
Продолжая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 сайт, вы даете свое согласие на работу с этими файлами.
踢猫效应
Другие языки:

踢猫效应

Подписчиков: 0, рейтинг: 0

踢貓效應(英語:Kick the cat)也稱為踢狗效應kick the dog),是一種隐喻,描述在組織或是家庭中位階較高的人,可能會藉由責罰位階較低的人來轉移挫折或不滿,而位階較低的人也會以類似的方式將挫折發泄給位階更低的人,因此產生了連鎖反應。

舉例來說,爸爸在公司被老闆責罵,因此回家後罵小孩,小孩不開心,於是去踢貓。

由來

此一詞語至少在十九世紀時就已經使用。根據作者John Bradshaw的說法,當時的人們對其他動物比較殘忍,甚至像踢貓這種事也是件平常的事,因此出現在日常用語中。以其名稱來看,踢猫效应就好比是一個憤怒或是受挫的上班族下班回到家中,想要設法發洩其怒氣,但放眼看去只看到貓可以當出氣筒,因此最後以踢貓來發洩其情緒,即使貓和上班族的受挫一點關係都沒有。

職場動力學或家庭動力學

踢猫效应常用來描述員工用責罵同仁或部屬來發洩壓力,而且可能會造成連鎖反應.高階的主管責罵較低階的部屬,而這些部屬會再責罵更低階的部屬……。這類的骨牌效應也出現在家庭中,例如爸爸對媽媽發脾氣,媽媽對較大的小孩發脾氣,較大的小孩對其弟弟妹妹發脾氣,最後弟弟妹妹把氣出在寵物身上。

若在等級制度的每個個體都在受到責備時,不分青紅皂白的責備其直屬部屬,責備人可能就會造成踢猫效应,而且會往下傳播到最底層。2009年的實驗發現責備甚至會影響不相關的旁觀者。

心理學理論

依照《Psychology Today》「生命中部份的生氣及挫折可能會讓我們罵無辜的人(或寵物)。」這種表現可以稱為「轉向攻擊」(displaced aggression)。

踢猫效应是不好的,視為是一種憤怒管理不良的現象。依照作者Steve Sonderman的說法:「男人藉由生氣宣洩90%的情緒」,而踢猫效应可能是轉移喪慟焦慮或其他情緒的方式。心理學作者Raj Persaud建議將踢猫效应視為心理宣洩的方式,因為這些人害怕向同事或同儕发泄所有的情緒。

参阅

參考資料


Новое сообщени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