Продолжая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 сайт, вы даете свое согласие на работу с этими файлами.
莫里斯·希勒曼
莫里斯·希勒曼 Maurice Hilleman | |
---|---|
出生 |
(1919-08-30)1919年8月30日 美國迈尔斯城 |
逝世 | 2005年4月11日(2005歲—04—11)(85歲) 美國费城 |
国籍 | 美國 |
母校 |
蒙大拿州立大學 芝加哥大学 |
知名于 | 发明40余种疫苗 |
科学生涯 | |
研究领域 | 醫學 |
机构 | 美国默克药厂 |
莫里斯·希勒曼(英語:Maurice Hilleman,1919年8月30日—2005年4月11日),美国微生物学家、疫苗学家。希勒曼被广泛誉为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疫苗学家之一,他一生发明了超过40种疫苗,分别针对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甲型肝炎、乙型肝炎、水痘、脑膜炎、肺炎和流感嗜血杆菌等疾病或病原体。在“亚洲流感”大流行期间,他发明的疫苗曾拯救了数十万人的生命。据估计,希勒曼发明的疫苗每年拯救约800万人的生命。2007年,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奇在对希勒曼的悼文中提道,在美国当前推荐接种的14类疫苗中,有8类是由希勒曼研发的,并认为希勒曼“也许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公共卫生人物。”
早年生活
1919年8月30日,希勒曼出生于美国蒙大拿州的迈尔斯城,是家中的第八个孩子。他的母亲在生产他时,不幸离世。
1941年,希勒曼本科毕业于蒙大拿州立大学,1944年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微生物学博士学位。
职业生涯
从芝加哥大学毕业后,希勒曼于1944年加入了E.R. Squibb & Sons 制药公司(现百时美施贵宝),此后研发出了对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疫苗。1948-1957年间,在位于华盛顿的美国陆军医学院(Army Medical School)工作期间,他发现了流感病毒变异时的相关基因变化(抗原移型、抗原漂移),由此认为人们需要每年接种流感疫苗。
1957年,希勒曼加入美国默克药厂,担任病毒及细胞生物学研究部的主任,并在接下来的30年间在此研发出了数十种疫苗。与此同时,希勒曼与同事共同发现了可致癌的SV40病毒,还参与发现了腺病毒等。
亚洲流感疫苗
1957年,“亚洲流感”大流行早期,希勒曼及其团队率先意识到疫情的严重性,向美国政府和世界卫生组织发出预警,并迅速研发出了疫苗。 此后,美国生产了4000万剂流感疫苗,疫情逐渐得到控制,而希勒曼的疫苗被认为成功拯救了数十万人的生命。1968年,“香港流感”大流行期间,希勒曼的团队在疫苗研发中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在4个月内生产出了900万剂疫苗。
腮腺炎及麻腮风三联疫苗
1963年,希勒曼的女儿(Jeryl Lynn)患上了流行性腮腺炎,希勒曼从女儿身上取样以研发流行性腮腺炎疫苗,该疫苗至今还在使用。在此基础上,1969年希勒曼又研发出了麻腮风三联疫苗(MMR)。据估计,MMR疫苗每年拯救约200万儿童的生命。
乙肝疫苗
1981年,希勒曼和他的团队发明了初代乙肝疫苗,1986年升级了该疫苗。截止2003年,全球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使用了该疫苗。希勒曼认为乙肝疫苗是他公司(默克药厂)所取得的最大的成就。由于乙肝可以引发肝癌,希勒曼的疫苗也被认为是第一种抗癌疫苗。在台湾,该疫苗的使用使得肝癌的患病率降低了99%。
荣誉奖项
希勒曼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美国哲学会会员。
- 1983年,获得美国拉斯克基金会颁发的玛丽·伍德·拉斯克公共服务奖。
- 1988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
- 1996年,获得世界卫生组织颁发的“特别终身成就奖(Special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
纪念
2005年4月11日,希勒曼在美国费城逝世,享年85岁。
- 美国病毒学家、艾滋病病毒发现者之一的罗伯特·查尔斯·加洛说道,“如果有谁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如此大的贡献,却获得比他人少的认可,我认为是莫里斯·希勒曼。莫里斯应该被确认为历史上最成功的疫苗学家。”
- 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奇认为,希勒曼所作的贡献“不被外行公众所熟知,但如果你看看整个疫苗学领域,没有人比他更有影响力。” 福奇还认为:“希勒曼是20世纪一位科学、医学和公共卫生学的巨匠,毫不夸张地说,他改变了世界。”
参见
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