Мы используем файлы cookie.
Продолжая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 сайт, вы даете свое согласие на работу с этими файлами.

老鼠樂園

Подписчиков: 0, рейтинг: 0

老鼠樂園Rat Park)是1970年由加拿大西門菲莎大學心理學教授布魯斯·K·亞歷山大及其同事針對藥物成癮現象進行的動物實驗,其成果於1980年發表。

後續實驗的結果不一致,一些研究重現了亞歷山大教授的成果,但其他的一些研究則出現不一樣的結果,無法達到科學原則上的可重複性,介紹毒品成癮,而提及此實驗的Kurzgesagt影片,也遭到下架。換句話說,由於實驗結果難以重現之故,因此有理由認為老鼠樂園的實驗結果,不足以拿來反對毒品禁制政策

實驗內容

亞歷山大提出一個猜想,認為藥物本身不導致成癮,而在實驗室裡觀察到的實驗室老鼠對鴉片類藥物成癮現象,是因為這些老鼠的生活環境,而非這些藥物本身的成癮性所致。在2001年,他跟加拿大參議院說早期的研究將老鼠關在籠子哩,並給他們拴上自我注射裝置,而這只能說明說「受到嚴重壓力的動物,就像受到嚴重壓力影響的人一般,在可能的狀況下,會透過藥物紓解壓力。」

亞歷山大教授想要證明,在實驗室觀察到的,老鼠對鴉片類的藥物產生上癮現象,是源自於環境造成的壓力,而不是藥物作用。為了證明他的假設,他建造了一個符合野外老鼠生活環境的實驗區,面積 8.8平方公尺,而這比實驗室一般所用的籠子還要大上兩百倍,且裏頭有充足的食物可以享用,同時還有球以及轉輪等玩具可以玩,還有足夠的空間可進行交配和育兒。在食物充足的環境中,他養殖了16到20隻的老鼠,讓它們自由活動,有正常的社交生活。老鼠先被餵食57天的嗎啡,確認成癮,再被放至實驗區。實驗區中提供普通的白開水與加了嗎啡的水,讓老鼠自由飲用。實驗的結果看似證明了他的假設,實驗顯示,在進入老鼠樂園後,這些先前出現嗎啡成癮現象的老鼠,其嗎啡水飲用量,大幅下降,在多數情況下,老鼠選擇了普通的白開水,他認為這個實驗證明了逃避壓力是造成藥物成癮的原因之一。

事後亞歷山大教授寫道說「沒有任何我們嘗試的方法‧‧‧能在居住於合理環境中的老鼠,呈現任何看起來像是成癮的行為」;而在此實驗和一些後續的實驗中,做為控制組、繼續被關在籠子裡的老鼠所消耗的嗎啡遠遠較多。

科学》和《自然》這兩本主要的期刊拒絕刊登亞歷山大等人最初的論文,之後這篇論文出現在《精神藥理學》(Psychopharmacology)這本規模較小但主流的期刊上。開始時,這篇論文的刊登並未引起注意,幾年後,西門菲莎大學不再提供老鼠樂園實驗的經費。


影響

受此實驗影響,開始出現使用生活輔導的方式,讓成癮者脫離痛苦的環境,來協助戒癮;然而老鼠樂園的後續實驗的結果不一致、實驗結果難以重現之故,因此有理由認為老鼠樂園的實驗結果,不能拿來反對毒品禁制政策。

相關條目

參照


Новое сообщени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