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孢子蟲綱
|
|
Fibrillanosema crangonycis的孢子
|
科学分类
|
界:
|
真菌界 Fungi
|
门:
|
羅茲菌門 Rozellomycota
|
纲:
|
微孢子蟲綱 Microsporidia Corliss & Levine, 1963
|
異名
|
- Microsporidiida Labbé, 1899
- Microsporea Delphy, 1936 [1963], Levine et al., 1980
- Microsporidea Corliss & Levine, 1963
- Microspora Sprague, 1969, 1977
- Microsporida Tuzet et al. 1971
|
微孢子蟲(學名:Microsporidia)是一類可形成孢子的單細胞微生物,其形成的孢子大小為1至10微米,粒線體已退化成不含DNA的紡錘剩體,此類生物過去曾被認為是原生生物,後來分子研究顯示其屬於真菌,現被歸為隱真菌門下的一個綱,屬真菌界的基群。目前有超過200個屬、約1500種微孢子蟲被描述發表,絕大部分為感染動物的寄生物,但也有感染纖毛蟲、簇蟲與馬爾太蟲等其他真核生物的案例被發現,其中有些物種為重寄生物,其宿主本身也寄生於其他動物中。微孢子蟲皆在宿主細胞內複製生長,在宿主體外僅能以孢子的形式存在,大多專一地感染特定種類或類群的動物,其中許多為感染昆蟲、甲殼類、魚類與鳥類,也有物種可感染哺乳類,有約15種微孢子蟲可在人類引起機會性感染,造成微孢子蟲病。
微孢子蟲感染造成的症狀則因物種而異,感染昆蟲可能造成寄生去勢、體型巨化、性別改變等多種症狀,少數物種可幾乎完全控制宿主細胞的生理代謝,形成異種共生的現象,部分物種因感染可致死而被用於生物防治。此類生物的基因組大小介於230萬至5130萬鹼基對之間,其中内头菌科的物種(多感染人類)基因組多小於300萬鹼基對,為真核生物中基因組最小者。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