Мы используем файлы cookie.
Продолжая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 сайт, вы даете свое согласие на работу с этими файлами.
金鳳漢
Другие языки:

金鳳漢

Подписчиков: 0, рейтинг: 0
金鳳漢
Briefmarke-Kim-Bong-Han.png
1964年發行的金鳳漢郵票
原文名 김봉한
出生 1916年
日治朝鮮
逝世 1966年(49-50歲)
 朝鲜
国籍  大日本帝国(1916-1945)
南朝鮮(1945-1948)
大韓民國(1948-1950)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1950-1966)
母校 首爾大學
活跃时期 1946年-1966年
知名于 「鳳漢管」、「鳳漢小體」
政党 韓國民主黨(曾經)
奖项 人民獎
朝鲜語名稱
諺文 봉한
文观部式 Gim Bonghan
马-赖式 Kim Bong-han
失踪 1966年
失踪情况 已失蹤57年4个月又17天

金鳳漢(韓語:김봉한,1916年—1966年?)是朝鲜平壤医科大学教授。曾于1962年获得象征国家最高荣誉的共和国人民奖

簡歷

金鳳漢生於1916年,並於1946年在首爾大學拿到醫學學位。韓戰爆發後,金鳳漢隻身從韓國前往朝鮮,他的家人則留在韓國。在到達朝鮮之前,金鳳漢曾經是韓國民主黨的黨員。

金鳳漢曾任平壤醫科大學教研組主任。1960年,金凤汉宣称发现了穴位“小体”,朝鮮當局為此成立了“经络研究所”。1963年,金鳳漢在《朝鲜医学科学院杂志学报》(Journal of the DPRK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第5期上发表了《On the Kyungrak system》的论文,這篇論文長達40頁,宣稱找到了經絡,並將之命名為「鳳漢管」(Bonghan duct)和「表層鳳漢小体」(Bonghan corpuscle)。

此次發現震驚全球醫學界;1963年12月14日,中國《人民日报》立即將全文发表在報紙上;大阪市立大学医学部副教授藤原知組織了研究小組,進行重組回溯性實驗研究,但經過大量實驗之後並未發現「鳳漢管」和「表層鳳漢小体」的確實證據;奥地利的组织学权威 Von Kellner G 在同類研究之後指所謂的「鳳漢小体」只是一种胚胎发育期残留下来的小器官,不可能有所谓的经络功能。1966年,经络研究所關閉,金鳳漢就此失踪,據傳他因拿不出具體證據而跳樓自殺。近代首爾大學教授蘇光燮(Kwang-Sup Soh)等人肯定其研究觀點,但仍有爭議。

参见


Новое сообщени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