Продолжая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 сайт, вы даете свое согласие на работу с этими файлами.
肥皂
肥皂,又名香皂、雪文、茶箍、饼药(潮汕话)、番枧(廣東话)、胰子(中國古代的旧称),是用作個人清潔用品的表面活性劑,通常以固體塊狀的形式存在。
目录
歷史
古代不管是東西方,最早的洗滌成份不外乎都是碳酸鈉和碳酸鉀。前者為天然湖礦產品,後者就是草木灰的主要洗滌成分。
至目前為此的考古發現,類似肥皂的物品可以追溯至西元前29世紀的古巴比倫。而西元前23世紀時,在巴比倫的泥板上已有記載由水,鹼和肉桂油組成的肥皂配方。艾德溫·史密斯紙草文稿表明古埃及人在西元前15世紀,結合動物、植物油和鹼性鹽打造皂類物質定期洗澡。
雖然肥皂很早就發明,但塊狀肥皂卻是奢侈品,直到十九世紀才廣泛由一般大眾所使用。
古代西方
西元前3000年前,美索不達米亞人(兩河文化)發現,植物燃燒後的灰燼和油混合後,可以清除污垢。
在二世紀,一個名叫蓋蘭那的西方人,他在義大利和法國開設了肥皂工廠,因為當時的技術並沒有很發達,所以當時的肥皂清洗物品的效果並不是很好。查理曼來到羅馬了解到肥皂的好處,回到法蘭克做推廣;在此之前,西方僅限於西西里地區在使用肥皂。
古代中國
在還沒有發明肥皂以前,中國北方用豬的胰臟、板油以及碱,搗一搗,晒乾幾天後用於清洗,稱作“胰子”。也有人們用清水來浸草木灰,過濾後,用這類物質清洗衣物。亦使用含有皂苷的植物提取物,如皂角等。此外古代也用水和木屑來擦洗皮膚,然後再抹油滋潤受摩擦的皮膚,用於洗澡。
中东地区
在12世纪的伊斯兰教文件描述了制造肥皂的过程。文件中提及了关键的原料,碱。在13世纪,伊斯兰教世界的肥皂生产几乎进入了工业化时期。其原料是由納布盧斯,菲斯,大马士革,阿勒颇等地提供的。
15世紀和之後
1791年,法國化學家呂布蘭是發明由食鹽製作碳酸鈉肥皂的第一人。
1808年,法國化學家歇夫爾為用牛油碱化原理製作肥皂的第一人。
製作
將油酯與氫氧化鈉水溶液混和加熱,會形成酯肪酸鈉和丙三醇,再加入飽和食鹽水並攪拌,肥皂就會析出並浮於水面。
對缺水國家影響
中东地区
成分
主要成分都是硬脂酸鈉,其分子式是C17H35COONa。如果在裡面加進精油、香料和染料,就做成既有顏色,又有香味的香皂了;如果往裡面加點藥物(如硼酸或石炭酸),即成藥皂。肥皂加入香料雖然可增添香氣,但部分人士或會因為香料或其他成分引起皮膚敏感,所以不是每個人都適合使用。
去污原理
肥皂泡沫愈多,去汙效果愈好,這是因為肥皂分子(硬脂酸根)就在泡沫裡。肥皂分子結構可以分成二個部分。一端是帶電荷呈極性的COO-(親水部位,即亲水端),另一端為非極性的碳鏈(親油部位,即疏水端)。肥皂能破壞水的表面張力,當肥皂分子進入水中時,具有極性的親水部位,會破壞水分子間的吸引力而使水的表面張力降低,使水分子平均地分配在待清洗的衣物或皮膚表面。肥皂的親油部位,深入油汙,而親水部位溶於水中,此結合物經攪動後形成較小的油滴,其表面布滿肥皂的親油部位,而不會重新聚在一起成大油污。此過程(又稱乳化)重複多次,則所有油污均會變成非常微小的油滴溶於水中,可被輕易地沖洗乾淨。
妙用
起雾:使用干肥皂或浓稠肥皂水涂抹在镜面上,等肥皂干掉,即能防雾。其除雾原理在于表面活性剂效应。水分子遇到较冷镜面后会在镜面上液化和聚集形成小水滴,即“雾”,而肥皂中疏水头被镜面吸引,其亲水头与水分子结合,从而避免了水分子聚合成水滴,取而代之的是形成一层水膜。
變形
- 精皂花
- 一種用香皂片壓模產生,經組合為玫瑰花瓣的皂花。帶有香皂的香氣,可以作為洗滌之用途。可在婚禮送禮使用或當作情人節禮物。原稱為皂花或花皂。
- 皂紙
- 壓模或刮成約4*6公分如蟬翼薄度之皂片,(以日本維基說明是給小孩使用。)以20到30張為單位放入盒中;或寬6公分,長度隨製造商調整之皂捲紙約1到2公尺內(同保鮮膜或錫箔只差沒有中間的紙棍),放入裁盒內。
- 口紅皂
- 將原皂作成口紅膠大小之皂條。
参照
- 手工皂:以橄欖油,棕櫚油,椰子油等,加上氫氧化鈉溶液、精油或香精等制成的香皂。
- 不锈钢皂:一种使用不锈钢制成的肥皂狀金屬塊。在流動溫水中放手內揉搓,有去除手上魚腥味的功能。
- 皂基:型為長條狀,方便自製香皂的基礎皂,但品質遠不如手工皂。
- 肥皂粉:俗稱洗衣粉。
- 沐浴乳:調配的方法與人工香皂雷同,所用的化學物品則是氫氧化鉀,成品則成濃稠的乳狀。
- 沐浴露:是液體的肥皂或清潔液。時尚所至,沐浴露直接成為肥皂的替代品。甚至有些酒店套房只有沐浴露,而沒有肥皂供應。
- 無患子是古代的主要清潔劑之一,一直在亞洲各地區用到20世紀初。
- 消毒搓手液:又稱「乾洗手」,以酒精或其他消毒殺菌成份製成的手部清潔劑,不需使用清水。
- 肥皂盒
- 肥皂劇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肥皂 |
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