Мы используем файлы cookie.
Продолжая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 сайт, вы даете свое согласие на работу с этими файлами.

瀕死經驗

Подписчиков: 0, рейтинг: 0

瀕死經驗臨死經驗是一種在接近死亡時一些人所經歷的現象。這些現象包括靈魂出體、看見天堂地獄、看見親人、看見宗教人物或上帝、回顧一生的生活、极度的恐惧、完全的平静、安全感、温暖、彻底的破碎感、一道亮光的出现、甚至看見超我和超時空的東西、以及其他超驗的現象。

一般认为這些現象都是在臨床死亡,或很接近死亡時發生,但是很多案例并没有死亡风险。随着近年来心脏复苏技术的发展,濒死体验的案例数日益增加。有部份學者認為,这些现象并不一定要在濒死状态下才出现 。许多从事科学研究的学者认为,这类现象是一种幻觉,而超心理学专家和部份科学研究者和哲学家则认为这些现象证明了死后生命续存的可能。

相關研究及歷史

20世纪初以来,伴随着濒死经验案例的累积出现,和越来越多的相关文章、书籍和报告的刊登和出版发行,使得濒死体验现象开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公众注意力,也吸引了来自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例如:

  • 1972年的著作《通廊》(The Vestibule);
  • 1972年,美国精神研究会的卡里斯·奥西斯(Karlis Osis),与冰岛心理学家厄兰德·哈拉德桑(E. Haraldsson)合作出版了《死亡时刻》(At the Hour of Death, 1972);
  • 1975年,雷蒙德·穆迪(Raymond Moody)博士的著作《死后的生命》(Life After Life);
  • 1984年,康涅狄克大学心理学教授肯耐斯·瑞恩(Kenneth Ring)出版了《走向奥秘迦--探索濒死体验的意义》(Heading toward Omega -- in Search of the meaning of the Near Death Experience);
  • 2012年,美国神经外科医生埃本‧亚历山大三世(Eben Alexander III)将他的濒死经历与见解汇整成书《天堂的证据》(Proof of Heaven)出版。2012年10月15日,美国《新闻周刊》 着重刊文报道该书及其作者,并在周刊所属公司 The Newsweek/Daily Beast Company LLC 的网站上公布有该公司视频节目“BEAST TV”对埃本医生的专访;
  • 2017年,彗星探索家木内鶴彦(きうちつるひこ)出了版《瀕死經驗的啟示》(「臨死体験」が教えてくれた宇宙の仕組み)。

等等。

对濒死经验的关注,不只出现在西方,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中国,也出现了相关调研,介绍濒死体验的相关书籍也公开发行,在市面上出售,例如:

  • 1993年,天津安定医院院长、精神医学专家冯志颖,与天津安定医院副主任医师刘建勋,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大众医学》该年度第5期合作发表关于濒死经验的论文,披露了医务工作者在1976年对唐山大地震中遇难脱险的幸存者做过濒死体验调查;
  • 1998年10月,陕西旅游出版社发行吉恩·瑞希(Jean Rithie)的著作《打开生死之门》;
  • 1999年1月,外文出版社发行《天堂印象——100个死后还生者的口述故事》;
  • 2000年6月7日,中国青年报刊登文章《人是如何辞世的》,系统介绍濒死体验;

等等。

根據美國蓋洛普民意調查(Gallup poll),在美國1980-1981年,有近15%的人均有瀕死經驗現象。一些时事评论员,例如辛普森认为这一数字可能被低估了。经历过濒死体验的人可能并不乐于与他人讨论这些体验,特别是当濒死体验被理解为一种超自然现象时。

瀕死經驗(NDE)的現象可能包括有生理心理、及超自然因素。超心理學,生物學、心理學、宗教界均對瀕死經驗有不同的觀點看法和解釋。

雖然瀕死經驗在全球很多地方也有發生,但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瀕死經驗和對濒死体验的解释大致相同。也有研究显示除了瀕死經驗出现的宗教人物随文化背景而变,其他的内容相當地一致。

有人从生理学角度认为,瀕死經驗的各种现象被看作是大脑的正常运作被扰乱后出现的生理反应。例如灵魂出窍,可能是因为大脑处理视听等多种感觉的正常程序被打乱和分解而出现的错觉;濒死时在一个隧道尽头见到白光的感觉,可能是由于大脑缺氧而影响了视觉系统的工作,从而出现错觉。

除此以外也有人表示,在瀕死經驗中對死後世界的唯一印象就是「一片荒蕪、沒有亮光、什麼都沒有」。

特點

共同元素

研究人員已經確定了定義瀕死體驗的共同要素。布魯斯·格雷森認為,這種體驗的一般特徵包括在一個人的身體之外的印象、對已故親屬和宗教人物的看法,以及對自我和時空界限的超越。儘管人們對這些事件的解釋通常與經歷它的人的文化哲學宗教信仰相一致,但已經報導了許多共同因素。例如,在美國,46% 的人口相信守護天使,他們通常會被認定為天使或已故的親人(或將身份不明),而印度教徒則經常將他們認定為死神的使者。 NDEs報告的共同特徵如下:

  • 一種死亡的感覺/意識。
  • 一種平靜、幸福和無痛的感覺。積極的情緒。一種與世隔絕的感覺。
  • 出體體驗。從外部位置感知一個人的身體,有時觀察醫療專業人員進行複蘇工作。
  • “隧道體驗”或進入黑暗。向上或穿過通道或樓梯的感覺。
  • 快速移動和/或突然沉浸在與人進行心靈感應交流的強光(或“光之存在”)中。
  • 一種無條件的愛和接受的強烈感覺。
  • 遇到“光之眾生”、“白衣眾生”等。此外,與已故親人團聚的可能性。
  • 接受人生回顧,俗稱“人生走馬燈”。
  • 接近邊界或自己或他人決定返回自己的身體,往往伴隨著不願返回。
  • 突然發現自己回到了自己的身體裡。
  • 與個人持有的文化信仰有關,這似乎決定了瀕死體驗中經歷的一些現象,尤其是後來的解釋。
  • 在來世環境中遇見死者和幻覺的鬼魂
  • 同樣重要的是不要將離體體驗(OBE)與瀕死體驗相混淆。OBE 是瀕死體驗的一部分,但最重要的是,除了一個人即將死去時,它還可能發生在其他情況下,例如昏厥、深度睡眠、酗酒或吸毒,聲稱自己經歷過 OBE,看到了他們身體之外的世界。
  • 但也有人表示,瀕死經驗中看到死後的世界就是一片荒蕪,甚麼都沒有。

參看

外部連結



Новое сообщени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