Мы используем файлы cookie.
Продолжая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 сайт, вы даете свое согласие на работу с этими файлами.

海嘯預警系統

Подписчиков: 0, рейтинг: 0
一個位於美國西海岸低海拔沿海區域的避難路線標誌

海嘯預警系統 (英語:Tsunami warning system,簡稱TWS),又譯作海嘯警報系統海嘯警告系統。是一種偵側海嘯的系統,經由發布警報以避免生命與財產的損失,其起源可追溯至1920年代。它是由兩個同等重要的要素所組成:一個是偵測海嘯的感測器網路,另一個是即時發布警報以批准沿海區域避難的通信基礎設施。又可分為兩種不同類型的海嘯預警系統:「國際性」與「區域性」。其正確的操作範例是,地震警報照慣例會發出一連串的監控與警報。隨後,藉由觀察海平面的高度得到資料 (取自岸基驗潮儀或DART浮標)去證實海嘯的存在。至於其他系統,則認為可以強化警報範例。舉個例,T波能量的持續時間與頻率含量(透過海洋裡的聲傳通道補捉地震能量的數據)會被推斷是一場潛在地震引起的海嘯 。

預報

最早於1920年代的夏威夷,已有初步的系統曾嘗試將緊急海嘯的警報傳達給大眾。更進階的系統則發展於1946年4月1日(起因於1946年阿留申群島地震)及1960年5月23日後的海嘯(1960年智利大地震),兩個海嘯皆造成夏威夷希洛受到大規模的破壞。當海嘯在公開水域的行進速度達每小時500與1000公里 (大約每秒140與280公尺)之間時,一次地震波的行進也達到每秒4公里(約每小時1萬4400公里)的標準速度,地震幾乎能這樣偵測出來。這樣能透過可能發生的海嘯預報製造時間,並發布警報給會受到威脅的區域,前提是得到授權。不幸地的是,直至將來出現地震引發的重大海嘯都能被預報的可靠模式前,相對於那些能被證實的警報,也同樣會製造許多更不確實的警報。

國際預警系統(IWS)

太平洋(PTWC)

日本總務省消防廳設計的海嘯警告標誌,此標誌於2008年納入國際標準

太平洋大多數的海嘯警報是由太平洋海嘯警報中心 (PTWC)所發佈的,並在夏威夷伊娃海灘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之下運作。至於NOAA在阿拉斯加帕瑪西海岸與阿拉斯加海嘯警報中心(WCATWC)則發佈關於北美洲西海岸的警報,其中包含阿拉斯加、加拿大與美國西部一帶。就在1946年阿留申群島地震與海嘯在夏威夷與阿拉斯加兩地造成165件的死傷後,PTWC於1949年創立;WCATWC則於1967年創立。這是經由隸屬於太平洋海嘯預警系統的國際協調小組進行的國際協調下,由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旗下的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才創立的。

印度洋(ICG/IOTWS)

印度洋海嘯預警系統

斯里蘭卡希卡杜瓦海嘯預警的塔台看版

2004年印度洋大海嘯造成將近23萬人罹難後,2005年1月神戶市舉辦了一場聯合國會議,並作了一項使國際預警計劃邁向一小步的決議,認為聯合國應創建一套印度洋海嘯預警系統。這項決議促使後來印尼有了這套預警系統。

東北大西洋、地中海與連結海域(ICG/NEAMTWS)

起初政府間協調小組聯合會議為東北大西洋、地中海與連結海域的海嘯預警與緩衝系統(ICG/NEAMTWS),於2005年6月第23屆的會議期間,由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旗下的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創立,2005年11月21日、22日在羅馬舉行,並通過第23章第14條的決議。

由義大利政府舉辦的一場會議(義大利外交部與區域環保部),一共出席來自24國逾150位的代表,13個組織與為數眾多的觀察員。

加勒比海

一套廣及加勒比海這片海域的海嘯預警系統,於2008年3月在巴拿馬市各成員國代表參與的會議中提出計劃,將於2010年成立。1882年,巴拿馬最後一波主要的海嘯使4500人罹難。巴貝多表示將於2010年2月評估或測試它的海嘯協議,作為一處區域性的試驗點。

區域預警系統

區域預警系統中心與所屬的國際預警系統中心保持聯擊,或自行取得地震週邊的地震資料來發布海嘯警報。以下是與太平洋海嘯警報中心保持聯繫,位於西太平洋沿海各國的幾個預警系統中心:

日本

由日本氣象廳发布海啸警报。

中國大陸

中国大陆由国家海洋局发布海啸警报以预防海啸。海啸警报共分为五级,依据《风暴潮、海浪、海啸和海冰灾害应急预案》发布。2011年日本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发生后,国家海洋局首次发布了海啸警报消息,并旋即触发为海啸蓝色警报,这是国家海洋局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发布海啸警报。该警报其后于当日19时30分解除。

中華民國

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发布海啸警报。

警報通訊

預警系統訊息桿,及詳述逃難路線的標誌,位於日本宮城縣東松島市奧松島沿海一帶(此處曾遭受2011年海嘯嚴重的侵襲)

海嘯的偵測與預報只能算是其系統作業的一半而已。一樣重要的是如何警告該地區的人口,他們即將面臨影響的這項功能。所有海嘯預警系統有個通訊用的多重線路這項特點(例如簡訊電子郵件傳真機無線電、短信與電傳機,通常使用於這些固定專用的系統),它們都被授權將緊急訊息傳送給緊急服務軍隊,即公眾預警系統(例如警報器)。另外,CWarn是一種非盈利架構的組織,它是透過簡訊傳送關於海嘯即將襲來的免費文字警報給會員。該情報是以他們的所在位置作為基礎傳送給終端用戶的(根據緯度經度)。

缺點

當某地的沿海一帶被推測極其接近震央時,沒有任何系統能使它免於一場突如急來的海嘯。例如北海道西南近海地震造成日本北海道的外海引發具破壞力的海嘯。結果,在奧尻町的一個小島上,202人罹難,數百人甚至於更多人失蹤或受傷。這場海嘯在地震後的三至五分鐘停止,而大多數的犧牲者是在地震後倖存後,正要逃往高地或安全地點時被海嘯吞噬。

當一場海嘯即將帶來突如急來的破壞前,仍然尚存一種可能性,該預警系統此時則能發揮作用。例如美國西海岸的外海發生一場規模極大的隱沒帶地震(9.0的矩震級),那麼遠在日本的人們當海嘯抵達之前,將給與他們比12小時更多的時間(從夏威夷與其他地方預警系統發布的可能性警報),使他們遠離可能會造成影響的區域。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Новое сообщени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