Продолжая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 сайт, вы даете свое согласие на работу с этими файлами.
守貞教育
守貞教育,又称婚前守貞教育、純潔教育、唯禁欲性教育(英語:Abstinence-only sex education),是性教育的一種形式,其会教育学生不要進行發生婚姻以外的性行為,並以负面角度形容发生婚前性行為及女性進行墮胎后的后果。它一般不会像综合性性教育般教授学生有关预防性病、安全性行為及避孕般的知識。
现時世界上主流的计劃生育组織並不支持守貞教育是有效的性教育說法。守貞教育並不能降低發達國家的人民感染HIV的风險。與综合性性教育比較,其也不能降低非預期懷孕的比率。守貞教育在社会都是具爭議性的,因这一方面涉及社會价值观,而学校的性教育课程如何推行亦有爭论。
守貞教育的支持者认为可以讓青少年有正確性知识,並宣稱综合性性教育会鼓勵婚前性行為及導致更多未成年懷孕,批評者則認为其具有宗教動机,反對宗教組織介入公立学校制定政策,且其不会減少青少年懷孕及墮胎比率。
目录
課程大要
守貞教育教授兒童和青少年学生避免發生性行為,並对他們指出這是避免懷孕和感染性傳播疾病的唯一方法。有鑑於其還重點關注「家庭價值」的重要性,所以它还会教授学生在结婚以前皆應禁慾,視其为生活方式的唯一标準。
對禁慾的定義
守貞教育對禁慾的定義存有爭議。桑特利(Santelli)於2006年指出,美國聯邦政府的守貞教育指導方針沒有嚴格地對「禁慾」下一個定義;相反他們所使用的用語一般像處女、貞節和「作出承諾」般,欠缺具體性。這導致了學生們即使進行了陰莖-陰道交以外的性活動,也会認为自己是在禁慾或「技術性保貞」。
效果
有關守貞教育的系統綜述指出其在避免非預期懷孕和感染性傳播疾病方面基本是無效的,兼具有很多不足之處。美國兒科學會不建議對學生施展守貞教育,因為守貞教育基本是無效的,而且媒體所提供的信息一般都不會鼓吹性禁慾 。
避免性感染疾病的傳播
一項2015年的元分析發現,以禁慾為重點的性教育對預防性傳播疾病毫无效果可言。
一項考科藍的系統綜述表明,守貞教育既不增加也不降低高收入國家的人民感染HIV的風險。在發展中国家的效用亦欠缺證據支持。道格拉斯·柯比於2008年回顧了關於守貞教育的有效性證據,並發現只有很少證據證明使用這種教育方式是合理的。一項發表於2011年的元分析指出其对预防青少年感染HIV並没有效果。禁慾教育所提供的醫学信息还遭發現具有誤導性,並把降低性行为风險的醫学信息排除在外。2016年的一項研究指出「儘管我們發現某些州的禁慾教育政策可能影響其青少年感染性傳播疾病的機會,但我們亦發現對其青少年懷孕率或墮胎率並沒有影響。」
避免懷孕
一項對美國48個州份進行的研究表明:「禁慾教育的盛行率與青少年懷孕率或生产率呈正相關。」另外根據約翰·桑泰利(John S. Santelli)的研究,1995 --2002年期間青少年懷孕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避孕方式得到改善,18歲-19歲组之間的懷孕風險下降可完全歸因於避孕措施更为盛行。
美国性资讯与性教育联合会指出:「科學證據不支持在結婚以前禁慾的方法。」葛特馬赫研究所的一項2010年报告指出:「15-19歲的青少年懷孕率在美國的禁慾運動高峰时段——2006年反升。」
性教育跟首次從事性交年齡的延遲有關;守貞教育則没相关聯繫,且不对年轻人的性交表現有任何影響。
守貞教育與社會
对守貞教育的看法
支持方
守貞教育的支持者認為,它是一種較综合性性教育優越的性教育形式,因為其强調把性行為限於婚內的道德教育,並教導学生們婚前性行為的沉重后果。此外守貞教育一般亦会教授年輕人們有婚姻基礎的性行為最能使人感到欢悦,因此他們應在結婚以前不要發生任何的性行為。它一般非常強調婚姻制度的重要性,所以一些支持者認為这有助於年輕人成長及發展。
支持者亦同时認為在一個持續關注艾滋病等無法治癒的性傳播疾病及青少年懷孕的時代,綜合性教育是不值得鼓勵的,因为他們認為它在鼓勵青少年發生婚前性行為。許多守貞教育的支持者認為關於性和避孕的綜合信息最終會使青少年積極地從事性行為,有些人会基於宗教理由而反对避孕及其相关信息。青少年遭守貞教育的支持者認定为較成年人缺乏智慧和責任感,並会因「熾灼的激素」而無法控制自己,因此青少年的性慾是需要控制的。基於此,有些支持者以二分法的方式將青少年分成兩類:「無辜和有罪、脆弱的和具侵略性的、純潔和腐化的。」
反對方
包括不少醫學、公共衛生、青少年健康和心理學等領域的知名專業協會在內,許多反對者和評論家認為守貞教育未能提供足夠的信息來保護青少年的健康。除了這點,許多反對者亦同时認为年輕人有權獲得如何保護自己和關於性健康的全面信息。他們同时指出只有一小部分接受过守貞教育的人能完全禁慾,所以準確而全面的信息更为顯得重要。
一些批評者同时認为,守貞教育是宗教对世俗教育的干預,並对此感到失望。守貞教育的反對者認为「綜合性教育會鼓勵青少年進行婚前性行為」的說法毫无根據可言。性交只應在婚姻中發生的想法也對不重視和不期望婚姻的人構成嚴重影響,对於那些生活在同性婚姻不合法,或不接受同性關係的社會的LGBT群体而言,这甚至是不可行的。守貞教育也常遭批評指以異性戀为中心,將異性婚姻的制度理想化後,對同性關係加以貶斥。守貞教育亦因以異性戀为中心而忽略了对LGBT群体提供安全性行為的信息,所以對於一個性感染疾病的傳播风險正在增加的群体而言这更为顯得不合理。
協青組織指出,守貞教育扭曲了有关避孕的信息,課程只論其失敗率而不論避孕的好處。且其所使用的醫學用語既不客觀又無價值可言。
守貞教育对全球的影響
总统防治艾滋病紧急救援计划是美國政府为打擊全球艾滋病蔓延所提出來的計劃。其與全球22個國家的政府皆有合作關係,旨在一同制定預防HIV和改善患者生活的可持續計劃,並为其餘国家提供資金,以幫助防治艾滋病蔓延。其對受資助者設立資格限制,並提供一定的指導。該救援计划大力推廣一套稱為「ABC」的艾滋病預防方法——禁慾(Abstain)、忠诚(Be faithful)以及使用避孕套(use Condoms)。合资格的受資助国家可向15歲以上的青少年提供關於避孕套的信息,但不能夠以那些資金推廣或購入它,且不能向低於15歲者提供相關信息 。這背後的原因在於儘管現有證據表明避孕套不會導致性濫交,但不鼓勵人們發生性行為。設救援计划自2003年成立以來便一直把33%的資金投放於守貞教育上,直到2008年政权變更才有所減少——起碼節省了50%投放於守貞教育的開支。救援计划的合作夥伴也一直處於爭議中心。2006年,23%的社區合作夥伴是以忠诚為其預防重心,且「美國政府應否为这些组織繼續提供資金」这一点亦引起不少爭議。包括莫桑比克和盧旺達在内,一些接受计划資助的國家對美國以忠诚、禁慾為重點的預防教育感到厭惡。人權組織對此一救援计划啟動后全球避孕套使用量減少的情況表示關注。
美國政府曾為了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推廣守貞教育而耗費13億美元,但结果不能产生任何有意義的影響。
資金
美國的青少年家庭生活法案和社區组織皆是美國各州的守貞教育主要資助源。課程必須符合《社會保障法》中所述的規定才能獲得資助,其中包括:
- (A)具有唯一的目的。通過守貞教育來實現生心理和社會性的收益。
- (B)对所有學齡孩子都進行教育,教導他們不要發生婚姻之外的性行為是理想的生活標準。
- (C)教育他們唯一能避免婚外懷孕、感染性傳播疾病的手段就是避免發生性行為。
- (D)教育他們「在婚内一夫一妻互相忠於對方的關係」就是性行為的理想標準。
- (E)教育他們婚姻之外的性行為會造成生心理的負面影響。
- (F)教育他們若在婚姻之外有了孩子,就會對孩子、其父母以及社會產生不良結果。
- (G)教育他們如何在性事上不再更進一步,還有酒和毒品會讓人更難拒絕之。
- (H)教育他們在从事性行為以前,達到自足的重要性。
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美國政府投放於守貞教育的資金一直在不斷增加,但其法律規管及資金量取決於當時的政府架構。例如布什政府較投放資金於守貞教育;奧巴馬政府則把投放於守貞教育的資金降低,使得综合性教育能獲得更多的資源。
政治因素的推動
从最初开始就反對學校性教育課程的基督教右派對守貞教育表示支持,因為該課程著重於婚姻。基督教右派是禁慾運動背後的推動力之一,並會以資金和行動來支持守貞教育。对於新右翼而言,守貞教育是改變目前美國性態度和價值观的其中一種途徑,這会使其更符合自己的價值觀,令更多人民在结婚以前選擇禁慾。另外他們認為守貞教育能教導青少年在性事上盡好個人責任,使他們更具道德和負責感。這些想法是保守主義的意識形態基礎,因此許多支持守貞教育的人往往傾向於保守主義。
參見
參考來源
- Williams, Mary E. (Ed.). (2006). Sex: opposing viewpoints. Detroit: Greenhaven.